與書為伴 回歸寧靜
2015-12-10 11:55:11 來源:遂寧蓬溪聯(lián)社 作者:王啟 點擊數(shù):
求乎心靜,常思考人生之往事,而終不可達,問乎心,表于外,躁動不安。
躁動,應該是所有年輕人的真實寫照,但不是全部的人都能真實的感覺到,從而找回本心、安靜下去。當然,這也不是你學問有多高能自持、擺布的,這更多的需要一點生命的靈性、感悟,用佛家的觀點講就是你要會思、悟,直白一點就是多想,需要你獨自的思考人生之路。古書中常把對生命的思考稱之為“道”,意思更進一步表達,叫它為生命、萬物運行的空間規(guī)律與時間的無序結合的狀態(tài)——自然規(guī)律。這就像一部電影,在我們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,各種因素相互的作用,我們就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中成就生命的偶然,回頭看又是生命的必然。不是學問高就一定能左右生命的常理的,最重要的是在于你內心是否真實的平靜,坦然的接受生命的無常。因此,生活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舞臺,我們其實更多的只是個演員,按佛家的思想看來,一切皆有定數(shù),當然佛家不一定在全學科知識層面全對,但它就哲學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,同時它也在早期的探索人生的過程中為人類開啟了精神上的依靠,就好像最早的巫師占卜一樣。到了后來出現(xiàn)了哲學,這時它完全與迷信相分離開來??偟膩碚f,迷信、佛、道是早期人們對生命、自然地探索、思考。無論是昨天、今天,都有一部分人反對佛家思想過于消極、保守,也有人提出佛家是當時統(tǒng)治階級用于統(tǒng)治的工具。無可否認,不同角度,有不同的道理,當然也有它的合理性。這里就不論其他方面的作用,只就它對于人生的貢獻而言的。它能帶給焦慮中的人們空間、時間去反思。這又回到靜上來了,“靜”給予我們的是悠閑地人生,同時也帶給我們思考的樂趣。古人陶淵明、阮籍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間,安享人生之美妙。在他們的心底,與生活的樂趣相比,一切的身外物,看似就不那么重要了。當你不冷靜,躁動時,你大可以回歸一下自然,老子不是常說“道法自然”嗎!既然如此,就去自然中找“道”,發(fā)現(xiàn)生活屬于你的真實面貌。
再回首,往事如夢。在這里提出柏楊先生的,以及卡耐基先生的著作,在他們的書里一個探索人性,一個教人做人。是啊,人性是有的,也有一定的承接性,但后天的學習對于認識人性與提高自身有很大的幫助,最后我們回到了要多看書、看好書的話題上??磿惨o,思考也要,自然本就有靜,最后是我們自己不靜了,所以靜要來的真實、自然。
味,包括色、食、欲,此乃人之本性也。無可鄙視之處,切不可在人性的問題上過于執(zhí)著。而正如上面所言,了解了人性,我們要該發(fā)揚的發(fā)揚,該抑制的抑制,這就要常與書為伴,放心于天地間??梢钥纯戳钟晏?、余秋雨、老子、墨子、孔子、彼得·圣吉等名家的作品,與他們對話、交流心得體驗,發(fā)現(xiàn)本心。我想就算你是為了生活而生活,他們也會對你有所幫助吧!
責任編輯:阿 翔